视环会秋季展
您现在的位置:泵阀商务网>技术首页>操作维修

离心泵机械密封件的检查和维修

2014
06-10

12:01:31

分享:
1317
来源:安徽博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密封件是由两块密封元件(静环与动环)垂直于轴的、光洁而平直的表面相互贴合,并作相对转动而构成的密封装置。它是靠密封介质的压力在旋转的动环合静环的接触表面(端面)上产生适当的压紧力,使这两个端面紧密结合,端面间维持一层极薄的液体膜而达到密封目的的。这层液体膜具有液体动压力与静压力,起着润滑合平衡力的作用。
  
  1.机械密封的清扫与检査
  
  1)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要求机械密封内部无任何杂质。在组装机械密封前要*清扫动环、静环、轴套等部件。
  
  2)检查动静环表面是否存在划痕、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存在会造成机械密封严重漏泄。有条件的可以用工具检查密封面是否平整,密封面不平整,压力水会进入组装后机械密封的动静环密封面,将动静环分开,机械密封失效。必要时可以制作工装在组装前水压试验。
  
  3)检查动静环座是否存在影响密封的缺陷。如动静环座与动静环密封圈配合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4)检查机械密封补偿弹簧是否损坏及变形,倔强系数是否变化。
  
  5)检查密封轴套是否存在毛刺、沟痕等缺陷。
  
  6)清扫检查所有密封胶圈是否存在裂纹、气孔等缺陷,测量胶圈直径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7)具有泵送机构的机械密封还要检查螺旋泵的螺旋线是否存在裂纹、断线等缺陷。
  
  2.机械密封组装技术尺寸校核
  
  1)测量动静环密封面的尺寸。该数据是用来验证动静环的径向宽度,当选用不同的摩擦材料时,硬材料摩擦面径向宽度应比软的大1~3mm,否则易造成硬材料端面的棱角嵌入软材料的端面上去。
  
  2)检查动静环与轴或轴套的间隙,静环的内径一般比轴径大1~2mm,对于动环,为保证浮动性,内径比轴径大0.5~1mm,用以补偿轴的振动与偏斜,但间隙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动环密封圈卡入而造成机械密封机能的破坏。
  
  3)机械密封紧力的校核。我们通常讲的机械密封紧力也就是端面比压,端面比压要合适,过大,将使机械密封摩擦面发热,加速端面磨损,增加摩擦功率;过小,容易漏泄。端面比压是在机械密封设计时确定的,我们在组装时只能靠测量机械密封紧力来确定。通常情况的测量方法使测量安装好的静环端面至压盖端面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动环端面至压盖端面的垂直距离,两者的差即为机械密封的紧力。
  
  4)测量补偿弹簧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弹簧性能发生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机械密封端面比压。一般情况下弹簧在长时间运行后长度会缩短,补偿弹簧在动环上的机械密封还会因为离心力的原因而变形。
  
  5)测量静环防转销子的长度及销孔深度,防止销子过长静环不能组装到位。这种情况出现会损坏机械密封。
  
  3.动环和静环端面的研磨
  
  1)动环拆下后,经磨削加工,*行粗研,后进行精研,有条件可进行抛光。
  
  2)粗磨时,选用80~160#粒度的磨料,先磨去加工痕迹。然后可用160#以上磨料进行精磨,使光洁度达到设计要求。硬质合金或陶瓷动环精磨后需要用抛光机抛光。抛光机的力度可选用M28~M5的碳化硼。抛光后达到镜面。陶瓷环可用M5的玛瑙粉精磨以后,用氧化铬抛光。
  
  3)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的静环,由于材料软,可用煤油、汽油或清水精研,不需加研磨剂。在跑合过程中还可自研,故光洁度要求不是太高。
  
  4)研磨的方法,有研磨机的可在研磨机上研磨,没有研磨机的可在平板玻璃上采用8字形的手工研磨方法。
  
  4.轴套检查
  
  1)轴套的检修拆下后检查锈蚀和磨损的情况,如果锈蚀或磨损得比较轻微,可用细砂纸打光再用,如果锈蚀或磨损的严重可采用加工后电镀的方法或换新轴套。
  
  5.密封圈
  
  1)密封圈经过一段使用时间后,多数情况下失去弹性或老化,一般情况下需要更换新圈。
  
  6.弹簧
  
  1)如果弹簧锈蚀的不严重,能保持原有弹性,可不更换。若锈蚀的比较严重或弹性减小的很多,则需要更换新弹簧。
  
  2)对有组装盒的机械密封,要将盒清理干净,并检查凹槽是否磨损或变形,以便进行校正修复,重新开槽或更换。
  
  3)机械密封件修复以后,重新进行组装,组装后同样进行压力试验,然后再投入正常操作。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泵阀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泵阀商务网,https://www.bf35.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571-87759930加盟热线:0571-87209799展会合作:0571-81020275采购热线:0571-87759925媒体合作:0571-87759680 网站客服服务咨询对外合作友情链接投诉热线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