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 |
工艺介绍
迷你膜罐采用环形布水方式,污水进入缺氧罐,在气提回流与进水的冲力作用下形成旋流,将膜池设置在缺氧中间,可以均匀布水,反应充分*。
工艺特点
① 流化床态缺氧池气
气提回流和圆柱池型实现高效率脱氮。为防止过高溶解氧影响缺氧环境,在设置脱氧空间,确保缺氧池反硝化环境中溶解氧<0.5mg/L,同时实现高效率脱氮,为了充分利用气液混合流的动能,采用气提切向流方式将气液混合流动能转换成缺氧池水体动能,实现缺氧池混合液搅拌,取代传统搅拌机,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在脱氧罐内投加PAC,利用微生物絮凝效果,实现化学辅助除磷。同时罐体内实现混合液处于流化态,无机物不易流入膜池,造成膜污染。
② MBR模块(好氧)
经过处理的污水,通过浸没式超滤膜,进入吸附除磷区,浸没式超滤组件下方安装有曝气管道,在保证水体中有好氧细菌所需的高浓度溶解氧前提下,对膜表面进行实时清洗,保证了膜通量的稳定性;同时浸没式超滤池中的高浓度污泥经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进入反硝化池,降低膜池中的污泥浓度。
工艺优势:
- 充分利用气提回流气液混合动能,实现水力搅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 污泥在罐体内形成旋流,有利于污水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保证了脱氮效果。
- 采用气提回流方式,无需在罐体内设置动力设备,避免了推流搅拌装置的检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