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14:12:11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光伏屡遭多国“双反”的原因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331
  【中国泵阀商务网 市场分析】自从美国2012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双反”关税之后,中国光伏陆续遭遇了多国“双反”裁定。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中国光伏屡遭多国“双反”的原因
  
  一、中国光伏陆续遭遇多国双反裁定
  
  2011年,美国一家叫Solarworld的企业纠集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裁定了向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18.32%和249.96%的双反倾销税;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又正式宣布,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同时对从中国台湾的产品进行调查。
  
  实际上,自2012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开始“双反”调查之后,德国的企业也在2012年7月24日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提交欧盟,指控中国光伏电池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在2012年8月,欧盟向中国驻欧盟使馆发出照会,称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外,在5月14日,澳大利亚的一家企业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也发起了反倾销调查。随后在5月22日,印度工商部发布声明,表示将对中国、美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2012年12月5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也宣布将正式启动对来自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产品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的调查。此时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还未解决。
  
  二、光伏产业屡遭双反的原因
  
  (一)美国不想丢掉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
  
  新能源产业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内想发展的产业之一,并曾坦言“不想丢掉美国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但伴随奥巴马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不管是上游多晶硅,下游太阳能面板组件等领域,中国总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2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太阳能反倾销补贴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光伏制造商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产品倾销幅度在18.32%至249.96%,接受可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额度在14.78%到15.97%之间。也就是说,扣除重复计算的10.54%中国出口退税,美国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的合并双反关税在23.75%到254.66%,其中,天合光能的惩罚性关税低,为23.75%,当时尚未申请破产的尚德电力为35.97%。
  
  让中国光伏产业部分人士“有些没想到”的是,欧盟去年对中国的光伏诉讼刚走,美国又卷土重来,且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的太阳能面板发起了“双反”调查。
  
  具体而言,分析指出称,中国制造商找到了方法规避2012年美国“双反”关税的方法,即使用在中国台湾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然后再将组件辗转卖给美国。2012年的那轮“双反”中,中国台湾的企业免于受到美国的惩罚性关税。
  
  据媒体报道,当时‘双反’结果下来之后,不少企业研究了政策,会使用海外生产的方式避免巨额关税,委托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的公司生产,后再出口到美国。
  
  现在,SolarWorld的目的就是将中国光伏产业“海外代工、规避关税”这条路也给堵上。美国官方部门也“欣然接受”了SolarWorldAG美洲公司的请求。
  
  中国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对媒体称,美国对中国光伏贸易战的做法“难言公平”。美国晶硅光伏制造业2008年后在当时的竞争中早已纷纷倒闭,大量的多晶硅只能外销,尤其是中国市场。
  
  (二)内需不足也是双反的一个原因
  
  中国光伏产业被欧美双反调查,不能简单地通过表面现象来进行认定,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中国的光伏企业没有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光伏产业成熟度日益完善,是光伏产业步入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的“传统化”特征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是导致欧美国家双反的一大诱因。
  
  产业成熟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伏产业生产线所用装备已“普通化”,2008年之前建一条生产线要选配哪些装备还是“商业机密”,而现在光伏生产装备已经“花钱就能买到”;二是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已高度“匹配”,且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部王世江对媒体指出,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是衡量光伏电池组件性能的核心指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1%的提升能够带动成本7%的下降。,目前无论是行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该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不仅科技含量没有拉开差距,中国光伏电池组件在产品设计方面也缺乏差异,外观大多雷同。
  
  在苏州阿特斯、河北英利、江西赛维等国内光伏,主打产品均是约1.5平方米的铝框光伏组件,整体呈深蓝色,外观上十分接近。此类产品虽被细分成了多种规格,但细看产品说明,性能差别有限。而在中小光伏企业,往往只有一种“大路货”打市场。
  
  自2007年起,中国光伏元件产量跃居世界,且生产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中国光伏元件价格一直是市场的风向标。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全行业在价格上“一路走到黑”,终招致“双反”。
  
  “之所以对中国理直气壮地提出双反,是美国国内需求不足。”一位光伏企业高管介绍说,“中国光伏产业下游发展迅猛,美国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