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14:09:30

分享

    分享:

评论

中国人均碳排放首超欧盟 煤炭消费将被约束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977
  【中国泵阀商务网 编辑推荐】碳计划(GlobalCarbon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碳排放量数据,其中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超过欧盟。对此,国务院总理张高丽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表示,中方近期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



中国人均碳排放首超欧盟 煤炭消费将被约束
  
  中国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欧盟
  
  据英国媒体报道,碳排放计划近日公布了2013年碳排放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人类活动碳排放量达到360亿吨,平均每人排放5吨二氧化碳,创下历史新纪录。其中,碳排放总量大的国家是中国,达100亿吨,占29%;其次是美国,占15%;欧洲占10%,而印度站7.1%。此外,在人均碳排放量方面,中国人均排放7.2吨,而欧洲人均排放6.8吨。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超过欧洲,但仍“不敌”美国的16.4吨。
  
  据悉,过去20年,中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建立了很多燃煤电厂,这导致了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东英吉利大学教授CorinneLeQuere表示,中国目前巨大的碳排放量也与欧美消费者的需求有关。她说:“中国碳排放量的20%主要来源于服装、家具生产,甚至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而这些产品都销往欧洲和美国。如果把其它地方销往欧洲的产品碳排放量算进去,欧盟碳排放量将高出30%。”
  
  中国将约束煤炭消费
  
  1997年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在2020年前,都是由发达国家承担减排义务。但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大会,围绕此的争论从未停歇,更有美国等拒不承认其中减排义务的国家。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在历次谈判中做了不少重要承诺。
  
  “到目前为止,根据各个国家的一些科研机构的核算,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承诺占了总承诺量的70%,而发达国家只占了30%。”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
  
  燃煤电厂、机动车、工业生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解振华介绍,中国正在研究政策、措施和方案,准备在“十三五”时期,对煤的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
  
  同样,国务院总理张高丽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也表示,中方近期已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
  
  燃气发电迎利好
  
  随着低碳运动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碳排放的控制必将越来越严格。如果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未来各国对碳排放收费、推进碳交易必然是大势所趋,这对燃气发电是重大利好,对燃煤发电则是重大利空。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曾经做过场景预测,在GHG10(温室气体排放10美元/吨)和GHG25(温室气体排放25美元/吨)场景下,到2025年电力部门CO2排放将分别减少16%和49%。如果GHG10场景加上国内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保证,那么CO排放将减少23%。假设2015年美国政府对碳排放收费,则天然气发电产能将得到快速增长。而无论在何种政策情景,天然气发电都比核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受益更大。
  
  目光回到中国,如果,中国政府也设置了严格的碳排放上限,在国内推行了碳排放收费政策,建立了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再加上成功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也被低价地开发出来,中国将迎来燃气发电的“春天”!
  
  链接:中国政府已制定的约束煤炭消费政策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提出国家将进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优化煤炭使用方式,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