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托起世界工程机械新高度
2012年11月28日 15:41 来源:中华机械网 >>
进入该公司展台
中联重科20周年盛大庆典之际,三款创世界纪录的产品横空出世,给前来祝贺的领导和嘉宾增添了无穷喜悦和惊奇。这家总部设在长沙的化企业,20年持续推进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不断世界工程机械*技术,在多个领域打造出*工程机械产品,为民族工业赢得声誉和尊严。
世界zui长臂架的混凝土泵车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在中联重科成立20祝大会上郑重宣布,中联重科研制的7桥7节臂101米泵车臂架总长101.18米,为目前zui长臂架混凝土泵车。这是中联重科继去年9月28日推出zui长6桥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之后,潜心研发的新一代复合技术产品,产品集120项技术于一身,不仅是zui长臂架的混凝土泵车,而且是世界上泵送方量zui大的泵车。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后,中意两国联合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使公司在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等方面获得了全面提升,碳纤维臂架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疲劳研究、轻量化研究与应用、耐磨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了保证101米泵车的实用性,公司创新升级了一系列技术,如臂架减振及运动协调控制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臂架在全工况下减振50%以上;多级伸缩腿摆腿驱动技术,减少展腿面积约35%;全工况载荷模拟设计分析技术的应用,使臂架重心较同类产品低10%;多关节、长臂架复合运动控制技术,实现臂架布料效率提高15%以上,布料精度提高20%以上。从而一步步将混凝土泵送技术推至世界*水平。
世界zui大工作幅度的塔式起重机
在司庆这天如期下线的还有D1250-80塔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给它的界定是世界上工作幅度zui长的塔式起重机。这标志着中联重科在超大型塔机核心技术上取得全面突破,这种国家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必需的关键装备,整机性能达世界水平,*打破了外资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该机*双阶递进式变截面臂架系统,提升起重臂侧向稳定性和起升能力,使其有效工作幅度达110米,作业覆盖面积超过5个足球场,zui大起重能力创造了80吨的新纪录,较同级别起重力矩塔式起重机的zui大起重量提高了26.9%,以前需要3台塔机才能覆盖的作业范围及工作量,现在凭它一己之力就可以搞定。2010年,公司成功研制世界上zui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D5200-240,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超大型塔式起重机zui市场上的垄断地位;2011年6月,公司引进德国JOST公司平头塔机技术,不仅在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新材料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同时还坚持自主创新,尤其强调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从而站在了世界塔机设计和制造领域的zui前沿。
世界zui强起重能力的轮式起重机
9月28日的庆祝大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一台巨臂直冲云霄的巨无霸设备,这是公司刚研制成功的ZACB01轮式起重机。ZACB01同时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起重能力世界*,达到2000吨级;臂架长度世界*,8节主臂伸长后大于103米,臂架由高强钢制成,其强度是普通钢材的4.7倍;负载行驰能力世界*,是惟一能吊装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轮式起重机,能像变形金刚一样灵活组合,用您能想像得到的各种转弯行驶方式,在崎岖地形上如履平地。该机运用的椭圆形截面支腿结构形式,支腿拉索抗变形结构形式,基于控制绳长、有序排绳、主动补偿的超起机构及控制策略,恒功率回转控制策略,针对风机吊装工况的可变幅飞臂结构,双发动机复合动力的理念和控制策略等,都是范围内提出并成功应用的创新技术。ZACB01研制过程中还破解了一系列超大型轮式起重机的技术、制造瓶颈及现实难题。蜂窝状车架结构形式,使车架受力更加合理,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水平的超起机构及控制策略既改善了吊臂的绕度,也从根本上消除了吊臂旁弯的可能性。该机目前已申请80余项,其中60%以上为发明。
世界*水平的创新研发体系
一个又一个世界*技术的产品在中联重科诞生,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催生的温床。公司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还有行业惟一的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现有研发人员近7000人。除长沙研究总院外,公司还在上海、北京、西安、成都、沈阳、意大利、英国等地建有研发分支机构。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上。近几年,公司置身竞争的大格局,通过与意大利CIFA公司的深度协同,运用碳纤维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占领了泵车技术制高点。通过买断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技术,迅速吸收、整合、创新,实现塔机技术从中国到的跨越。通过引进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移迁本公司,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和标准的世界话语权。他们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研发为中心,通过实施蓝色一号、二号计划,积极开展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产品开发,取得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公司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为民族工业赢得世界地位的同时,也托起了世界工程机械技术和产品的新高度。
(来源:中华机械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泵阀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泵阀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