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811:06:42

分享

    分享:

评论

仪器仪表经济研究所所长谈中国制造2025

来源:亚洲控制工程 点击量:13561
      【中国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在制造业革命来临之际,“中国制造2025”一经问世,引起各界热议。如何正确解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何不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先生就此发表自己看法。


仪器仪表经济研究所所长谈中国制造2025

      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下,世界各国都把目标瞄准了制造业,抢先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计划,日本I-JAPAN战略等等。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一时间德国“工业4.0”翻版的说法引起热议。

      冷静看待“中国制造2025”并非翻版

      “某种意义上,‘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中间应用技术上殊途同归,但是目的和基础不一样。”欧阳所长强调,德国“工业4.0”目的是为了保持德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以及运用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培育新兴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实现制造业的高质、、协同、绿色、安全发展。

      两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也不相同,我国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落后于德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比较复杂。”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装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以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理性分析国家战略需要政府正确引导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4.0,许多都是模式上的创新,都需要对传统工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各行业已有基础和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政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管理。

      首先,标准化工作先行,政府为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法规的保证。其次,管理层面有机结合政、产、学、研、用,建立各部委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决策者机制,快速的调动和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资源、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通各行业、企业间的资源协同瓶颈,终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地域协同制造。后,功能安全与工业信息安全应并重,信息安全保障合理有度。基于风险分析,我国工业进行安全建设与信息化,但在工业领域不把信息安全化。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工业宽带技术设施的建立,加强新生产模式人员的知识培训、互联网经济下智能制造监管体系等等。“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智能制造或工业4.0,才是有序的、的、可持续的”。

      合理借鉴ITEI助力标准化的实施与推广

      标准化是确保智能制造按照、协同、可持续正确轨道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抓手。“目前,ITEI作为工信部成立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的两家支撑单位之一,正联合相关单位全面梳理现有标准、搭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框架。”

      IEC/TC65(测量控制及自动化)是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的核心组织,ITEI作为IEC/TC65标委会秘书处单位,多次应邀参加中德标准化合作会议,先后派遣多名专家参加IEC/TC65/WG16数字工厂工作组、IEC/SMB(标准管理局)SG8“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工作组和IEC/MSB(市场战略局)“未来工厂”白皮书项目。“德国计划通过新技术发展技术地位,考虑问题和体系规划比较全面,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冷静思考,保持平常心,借鉴共性应用技术,基于我国自有的基础、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分析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瓶颈、道路、路线图和发展方式,这是目前我们所做之事。”欧阳所长后总结道,“我们相信,未来将是中国拥有工业4.0,而不是4.0拥有中国!”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