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秋季展
您现在的位置:泵阀商务网>技术首页>泵阀辞典

小机组汽动给水泵运行规程

2014
09-01

16:13:55

分享:
1544
来源:
  【中国泵阀商务网 泵阀辞典】泵定子由进水段、中段、出水段、导叶、尾盖和轴承体组成。为防止中段、导叶磨损,分别装有易损件密封环和导叶套。
  
  转子由轴、叶轮和平衡盘等组成,两端支撑在滑动轴承上。
  
  进水段、中段及出水段静止结合面用纸垫通过拉紧螺栓的拉紧来达到密封。为防止水进入轴承内,在轴承前装有挡水圈,并在轴套间加装有“O”形橡胶圈;
  
  两端轴封采用油侵石棉盘根,密封可通过调节压盖螺栓的松紧来达到。正常的密封应保持每分钟30滴的泄漏。
  
  两端轴承体有环形冷却室结构,通入冷却水以对轴承进行冷却。
  
  轴承采用滑动轴承,润滑采用非强迫供油润滑方式,即甩油环采油的润滑方式。
  
  一、给水泵的启动
  
  1、启动前的检查
  
  (1)、开启轴封冷却水总门,调整前后轴封冷却水漏水适量。
  
  (2)、开启汽轮机冷却水总门,微开水泵轴承冷却水及汽轮机轴承、冷油器冷却水。
  
  (3)、缓慢开启给水泵进水门,排掉泵内空气,严禁在泵内无水情况下启动水泵。
  
  (4)、盘动转子,应灵活无卡涩。
  
  (5)、检查给水泵及汽轮机轴承箱油位应正常。
  
  (6)、微开给水泵再循环阀。
  
  2、启动
  
  (1)、按汽轮机试运行规程启动汽轮机,随着转速的升高,根据出口压力表的指示,调整给水泵再循环阀的开度。
  
  (2)、检查给水泵及汽轮机各轴承的垂直与辐向振动值,。如振动值过大,容易使轴发生挠曲,致使泵内的卡环磨损,轴承油膜遭到破坏而引起轴瓦磨损或烧毁。在给水泵出口再循环阀不开启的情况上,不得长时间空负荷运行,以防止泵内产生汽化。给水泵内汽化的表现是给水泵的泵出口压力剧烈波动,且泵内伴随有沙沙声且转速波动大。
  
  (3)、当给水泵出口压力接近或高于给水母管压力时,开启给水泵出口阀,关闭给水泵再循环阀。
  
  (4)、检查各轴承的油环转动是否均匀。一般油环跳动或转动过快是由于油室内油位过低引起的,这时应及时加油;油环转动过慢是由于油室内油位过高上起的。
  
  (5)、调整冷却水确保轴承温度在要求范围内及轴封填料处冷却水以点滴为宜。
  
  (6)、给水泵投入运行后与其它电动给水泵并列运行,做好给水压力的调整(汽动给水泵出力根据除氧器压力调整汽轮机的进汽量来实现)。
  
  二、给水泵运行中的检查、监视和注意事项
  
  (1)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控制汽轮机的进汽量满足除氧器加温蒸汽需求,保持除氧器压力0.02Mpa,给水温度104℃,给水母管压力5.0Mpa左右。
  
  (2)各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得超过75℃,以防止油膜因高温使承压能力降低而遭破坏,使轴与轴瓦的乌金直接接触而烧毁乌金。
  
  (3)经常监视平衡盘背压,保证其不得变动过大。平衡盘背压升高说明平衡盘的推力间隙增大,此时给水泵的平衡有可能遭到破坏,使平衡盘或给水泵内部的水轮和部套磨损。
  
  (4)各轴承油室的油位应保持在正常位置,防止出现假油位。油位过高,油容易顺轴从油挡漏出;油位过低会使油环带油量减少,引起轴承温度升高和油环跳动。
  
  油室内的油不得变质,若发现变质,应及时换油。
  
  (5)注意监视给水母管压力不得过低。运行中要经常注意给水泵入口不得汽化,尤其在给水泵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更容易出现。
  
  (6)运行中若发生噪音或异常声音时,立即停泵检查原因。
  
  三、给水泵停运
  
  (1)、给水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停运,都应先关闭出口阀,适当开启再循环阀,才可停汽轮机。若出口阀不关或关闭不严就停泵,将引起给水母管压力突然大幅度下降,锅炉水位不稳或电动给水泵瞬时超负荷。若出口逆止阀因卡涩而失灵或关闭不严,还将由给水母管往给水泵入口管返水,引起给水泵倒转,有时还会使给水泵出口管路发生水击。
  
  (2)、在给水泵运行中,由于机组热、电负荷降低或其它原因引起给水容量过剩,或切换其它泵运行时,需停运运行给水泵,在关闭泵出口阀的过程中,要注意给水母管压力应缓慢下降。若给水母管压力下降过快时,应恢复准备停运泵的正常运行,并分析压降过大的原因。
  
  (3)、给水泵出口阀关闭后,在停汽轮机后,要仔细观察给水泵的惰走时间,以分析判断泵内有无摩擦。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泵阀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泵阀商务网,https://www.bf35.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571-87759930加盟热线:0571-87209799展会合作:0571-81020275采购热线:0571-87759925媒体合作:0571-87759680 网站客服服务咨询对外合作友情链接投诉热线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